幽默日常:考古实习生刷陶片笑到抖,毛刷扫出小沙暴_碎片_文物_结果
1、、毛刷成了扫地僧的兵器
小张第一次拿起专业毛刷时,对着陶片练了半小时 "太极云手",结果把三千年的陶片刷出了磨砂质感。师傅路过时盯着陶片上新鲜的划痕陷入沉思:"这纹饰... 难道是史前朋克风?"
2、、沙尘暴制造机
小李刷陶片的架势堪比打桩机,三两下就把工作台变成撒哈拉。隔壁修复组戴着防毒面具来敲门:"你们组是不是在偷偷练铁砂掌?我们显微镜里全是兵马俑同款肤色。"
3、、陶片的神秘微笑
小王对着一块带弧度的陶片傻笑半天,同事凑过去看发现是个破碎的陶罐底部。"别笑了," 组长敲敲他的脑袋,"这是新石器时代的尿壶,人家在对你比中指呢。"
4、、毛刷界的魔术师大壮刷着刷着突然惊呼:"我发现了甲骨文!" 全组围过来看,只见他手里的陶片上粘着根头发,在阳光下确实像个 "卜" 字。最后被师傅罚去清理三个月毛刷。
展开剩余69%5、、考古界的行为艺术
为了避免扬尘,小赵发明了 "水下刷陶片" 技法,把陶片泡在水盆里操作。结果手滑把整盒标本倒进了下水道,现在每次疏通厕所都能掏出点文物碎片。
6、、会隐身的陶片
小林刷着刷着发现陶片不见了,翻遍工作台最后在自己头发里找到 —— 原来静电把碎片吸到了刘海里。从此她多了个外号:"行走的史前垃圾收集器"。
7、、毛刷与牙刷的跨界
实习生小王熬夜赶报告,早上迷迷糊糊拿牙刷刷了半小时陶片,还纳闷怎么泡沫总带股土腥味。直到师傅看见他对着文物挤牙膏:"你这是打算给古人洗牙?"
8、、陶片的健身记录
刷陶片时用力过猛,小张把碎片捏成了更碎的碎片。他在工作日志上如实记载:"今日对编号 307 陶片进行高强度粉碎训练,其抗压力指标低于预期。"
9、、沙尘暴预警系统
所里新装了空气质量监测仪,只要实习生们开始刷陶片就自动报警。保安大叔每天准时来敲门:"你们又在屋里搞沙漠化实验?隔壁幼儿园以为沙尘暴来了。"
10、、陶片的涂鸦艺术
小周刷出块带彩色斑点的陶片,兴奋地以为是史前彩绘。结果显微镜下显示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泡面调料渣,来自某位前辈的午餐事故。
11、、毛刷的报复
连续加班一周后,小李对着顽固污渍猛刷,毛刷突然 "啪" 地断了。更诡异的是断口处的毛正好组成个 "休" 字,吓得他当即申请了调休。
12、、考古界的打击乐
为提高效率,几个实习生发明了 "节奏刷陶法",跟着《最炫民族风》的节拍挥动毛刷。现在所里规定:刷文物时禁止播放广场舞音乐,以免把陶片震成马赛克。
13、、会呼吸的陶片
小陈发现刷过的陶片总在夜里变脏,怀疑有灵异事件。直到某天加班到凌晨,才看见自己梦游时正拿着陶片蘸咖啡 —— 原来文物爱好者的最高境界是把标本当零食。
14、、毛刷的退休生活
报废的毛刷被攒成拖把,拖地时总拖出些闪光的小碎片。保洁阿姨现在比谁都懂考古:"这是龙山文化的,那是仰韶的,你们年轻人干活能不能别这么费文物?"
15、、陶片的社交圈
整理碎片时,小王非要把形状相似的陶片摆在一起,美其名曰 "让老朋友团聚"。结果混进块现代瓷砖碎片,被师傅调侃:"你这是在搞跨时空联谊?"
现在整个研究所都知道,实习生们刷陶片时得配吸尘器和幽默感。不知道你们在工作中有没有过这种手忙脚乱的搞笑时刻?要是有比 "刷出沙尘暴" 更离谱的操作,不妨在评论区亮出来比一比~
发布于:广东省